历史上的灵州之战,宋夏之间发生过多次著名的冲突,尤以宋咸平五年和宋元丰四年的两场战役最为显著。咸平五年,党项领主李继迁成功攻占灵州,并将其改名为西平府,成为党项历史上的都城。而元丰四年,北宋集结五路大军、数十万士兵进攻灵州,最终以宋军惨败告终。北宋在初期屡屡战败于党项,这一系列失败背后的深层原因,是当时朝廷对党项的态度过于轻视。宋朝一直将党项视为边疆的小患,认为辽国才是最大的威胁,未能对党项予以足够重视。如果北宋在初期建立强大军事力量时,就把党项视为心腹大患,采取应对之策,那么西夏的崛起就不会如此迅速。当西夏已经壮大,北宋开始意识到其威胁时,却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战略时机。彼时的北宋,已经无法恢复开国初期那种强大的战斗力和士气。 从西夏的早期,党项政权的建立到与北宋的长期斗争,分为三个重要阶段。北宋早期主要的战争焦点是防御辽国,防线几乎完全倾向北方,而对西北的党项问题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,甚至可以说没有将西夏放在战略的核心位置。党项在这一阶段采取了游击战术,经常给北宋造成出其不意的打击,使得北宋的防线频频受到威胁,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。可以说,这一阶段,党项政权在战术上占据了优势。 到了第二个阶段,宋辽之间通过签订澶渊之盟,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局面,北宋得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西北方向,集中精力与西夏进行博弈。此时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,宋朝与西夏开始互有攻守,进入了相持阶段。在这期间,北宋虽然取得过一些胜利,但总体上处于战术上的不利地位。第三阶段,辽国的衰退和西夏内部的动荡使得北宋得以转入反攻,尤其是在开设了陇右都护府后,北宋在南方和东方面均展开了对西夏的进攻,西夏国力面临极大挑战。西夏几乎在这一时期被灭国的边缘,然而,随着金国的崛起,北宋的灭亡和西夏的延续再次改变了局势。 李继迁攻占灵州的事件发生在第一个阶段,那时北宋由于将战略重心放在辽国和中原,未能对西夏的军事威胁给予足够关注。党项的骑兵频繁以游击战术进行袭扰,使得北宋始终未能恢复到开国时的强盛。北宋的兵力虽然雄厚,但由于战略上的犹豫和政策上的反复,李继迁等党项领袖成功找到了突破口。虽然在宋太宗至道三年,李继迁曾经围攻灵州,但未能取胜,但到了咸平五年,他集结重兵,再次攻陷灵州,并杀死了灵州知州裴济。李继迁因得到辽国册封,成为西平王,并将灵州改为西平府,作为党项的临时首都。
展开剩余29%发布于:天津市互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